热点资讯
加拿大陪读妈妈:出国后才发现,留学通关路上最大的Boss根本不是挤进名校
发布日期:2024-10-14 14:05 点击次数:91
在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Nicole决定陪着孩子出国留学。深入参与加拿大当地的求职机构活动后,她发现了一些“残酷”的真相:在留学通关的路上,如何适时地选对专业方向和从业方向,或许才是最大的难关。
文丨NicoleWYY 编丨Charlotte
大家好,我是Nicole,80年生四代土生土长老上海人。国内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我一直在国际教育领域工作,从做老师到加入超大型机构,从机构又来到上海知名的双语学校,从事学校K12兴趣拓展课项目。可以说,我对上海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十分了解。
我自己的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对口大家口中的菜校,到逆风翻盘转入老静安一所非常难进的体制内民办,到初中进入体制外双语学校就读,到现在高中进入多伦多本地一所声誉较高很难考的私校,可以说一路走得很顺利。
利用我自己对资源的了解和运用,没有太多额外费用投入,儿子无论在学习还是性格成长上,都是越来越好,一路上扬。
然而,我内心却一直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出国留学。
可能是因为我自己读书时的缺失,也可能是我从事工作环境的影响,我总是觉得,送儿子到国外去学习,是我的人生和他的人生,都必须要发生的一环。
同时,人到中年,对于我人生主线从未离开过的上海,我的生活地理界限、我的这份工作和我眼界所能及的边界,我感到一种巨大的窒息感。
在生活上,我总是感觉一眼就能看到退休后的晚年生活走向了;而在我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和孩子的规划培养上,我又总是感到信息的局限性和不通畅。
我想把眼前的这层薄雾拽开,我想到另一片更宽广的领域去探索一下!所以,我做了一个决定,在儿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我陪读他出国留学。
儿子在家里阳台遥望多伦多电视塔Downtown,畅想未来
落地安家
出国准备前,无论是从网上,还是从身边人的随口交流上,大抵听到的都是国外生活状态的艰难、无聊、不适应,国外的物价高、生活便利度低下、还有各种抢劫盗窃不安全。
在努力摒弃被建议带电饭煲、蚕丝被和各种药品等零零总总“逃荒”物资的念头后,我挺自豪自己安排妥当,落地第一天没有传说中的打地铺(因为加拿大租房一般都没有任何家具,而落地当晚或几周内往往到不了货)。
✦
在落地2周内,我就考到了驾照;
落地1个月内,我也喜提了新车。搬装家具确实费时费力,但我觉得锻炼下儿子男友力挺好;
我还发现自己挺享受线上线下淘二手旧货的乐趣,又便宜又能免税,还能开车去到各处各社区看看。
✦
考驾照的地方
我租的公寓楼下有超市附近有大shopping mall,里面连日系某衣库也有,还有很多在国内已经关张但我很喜欢的比如XXXGO等大众时尚品牌,我深信以我的低物质欲和消费层级,在这里不会有任何物质不适。
唯一问题是外食affordable(可承担)能力大幅减弱,这里动辄一份food court(美食广场)1荤1素盒饭100多元人民币(18、19刀),让我这种40年来不进厨房的主,直接成为了家里的主厨。
楼下港式餐厅价格
综上,我对自己的适应能力十分自豪。别人口中的问题对于我来说好像都不算是个事儿。落地两周后,我已经开始忙于积极考察这里的教育培训市场,甚至投入到了很多实践工作中去(volunteer,国外有很多斜杠活动)。
出乎我意料的是,这里的学校、培训机构、升学机构,却与我想象中的非常不同。
首先,是设施设备和规模,也有可能是我的初步探索范围还不够,我所看到的学校、培训机构和升学机构的设施设备和规模,都完全不能和我在上海熟悉和了解的洋气高大上的配置媲美。
当地华人补习学校
这里的校园多数都是开放式(可能这就是吸引不法分子的温床),没有“戒备森严”的保安,校园里的设施设备感觉都有年头了,不如上海的崭新光亮;这里的培训机构都规模很小,环境简陋,没有上海的那些跻身于甲级写字楼里的精英感。
而且,这里的升学机构业务根本不成规模,基本都是工作室类型。一家品相最好的美国品牌北美连锁补习机构西人consultant告诉我,升学你不用担心,找学校University Counseler就好。
而据我现在所知,在加拿大本地即使你上的是所谓比较“精英”的私校(顶私、TOP),大多数学生的大学升学目标可能也只是多大、UBC和滑铁卢。
家附近的美景
发现新难关
除此之外,更可怕的是,我发现当我的认知完成一个新副本的刷新后,我看到了我的孩子、也是许多留学生,人生前路上的一个大BOSS难关(肯定不是终极)。
在国内,我自己、许多身边的家长、包括学校和机构,在关注、考虑和宣传的,都是谁谁谁考上了牛剑,谁家的G5率高,谁家出了几个藤校,谁家的AP、A Level高分多。
在我们眼中,似乎孩子考上了名校,拿到了名校offer,敲锣打鼓顺利把他们送进名校的大门,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我们的目标就圆满了。
我曾经也带着羡慕的目光,听过许多“学霸学长学姐分享会”,好像来自于“老司机”们的经验,就是我们后来之学弟学妹们的过水石。
然而,现在回想起来,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我在这些孩子们身上和眼睛里看到和感受到的,只是累;而不是我所以为的,有骄傲、有自信、有光。
希望我的感受只是以偏概全的个人感知,但我觉得自己在机缘巧合深入参与的一些当地求职机构活动中,发现了一些“残酷”的真相。
当地银行RBC举办的圆桌私享会
敏感的家长可能已经感知接触到,国内已然有些教育媒体开始传递求职培训的理念和信号。有看到家长感叹:怎么千金万码送入了大学,毕业了还得付钱找工作?有一位知名教育媒体创始人私叹:东山虎、西山虎,都是要吃人的老虎。
我在参加多伦多当地一场RBC(Royal Bank of Canada)分行行长HR私享会时了解到:
1个岗位open出来后会收到约250份求职申请,超过80%通不过第1轮机筛(screening),到达招聘经理手中的概率是1/10;
投出的简历至获得面试(interview)的转换率少于3%。
我也接触到了许多即将毕业或已经毕业的大学留学生,他们中不乏名校烫金专业(为免异议隐去点名),手握CFA、MBA各种证书,也有一些国内高大上企业(未免异议隐去点名)实习或工作经验,但他们也遇到了海投几个月数百封简历,连一个面试机会都没有收到的境遇。
所以他们来到求职培训机构寻求帮助,支付上万的求职培训费用(此处非指人民币),回炉接受详尽到1个语言手势,1个标点符号纠错的求职培训;通过一稿又一稿地修改简历,一次又一次地模拟面试和一场又一场强迫自己进行的行业networking,为自己的身份打分和留在当地,做着如同当时升学、考分一般地刻苦努力。
在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理解了为什么那些学霸学长们分享时的那种累和不确定。
✦
进入名校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如何保证获取漂亮的GPA以不被当作混学签踢出局;
如何在非母语和陌生社会潜规则环境中自然地融入和快速地学习;
如何在适应学习习惯方法和跟上繁重学业的同时,游刃有余地编织起自己的network,为自己寻找当地真正能被认定价值的实习工作,为自己明确专业和职业方向积累行业知识和人脉;
甚至于如何适时地选对专业方向和从业方向,既要能留下,又要有钱赚和有发展,才是萦绕在这些学霸们看似明媚象牙塔生活之外的一层阴霾。
✦
结语
在撰写此文前后,我也在继续进行家长、留学生、当地大学和机构的多方问访,也将进一步关注学习国际教育变化状态,不仅为自己的孩子,也为自己的国际教育工作不断迭代认知、学习积累。
对走在体制外教育、出国留学发展这条路的孩子们来说,未来这条路大有可能遇到重重阻碍,不会再像他们的父母所预设的那般美好和前(钱)途无量。
也想对同为父母的各位真心谏言:如果你正在做路线选择,请务必考量好家庭经济、孩子性格以及未来重心;如果你已走在这条外挂的路上,请务必为孩子做好必要的准备,有财力上的、有能力上的、有认知上的。
最后,更重要的是,对所有已走在陪读路上的家长们说,请和孩子们一样,保持持续学习和认知更新。现实如不似理想丰满,我们可以上下求索;人生本是一场旅程,丰满的过程已值回票价。